- · 河南社会科学版面费是多[06/30]
- · 《河南社会科学》投稿方[06/30]
- · 《河南社会科学》期刊栏[06/30]
要站在世界看河南!“破圈”高手许宏×徐坚×郭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许宏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了洛阳,发掘出“最早的中国”,一干就是26年;徐坚是上海大学教授,但他以策展人的身份,在洛阳博物馆策划的“上洛”展览,完成了馆藏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结
许宏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了洛阳,发掘出“最早的中国”,一干就是26年;徐坚是上海大学教授,但他以策展人的身份,在洛阳博物馆策划的“上洛”展览,完成了馆藏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结合的一次前瞻尝试。此外,他还正在主持并参与洛阳金村考古发掘项目;郭爱和本就是洛阳人,他不受限于唐三彩,成为“洛阳三彩”概念、理论的首创者、打造者。
顶端文化频道:三位老师都是跨界高手,许宏老师既是考古人,也被称为“非虚构作家”,成了网红。徐院长既是考古人,也是策展人,郭爱和老师更是把打破传统三彩的界限,将其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,创造了三彩艺术。在三位老师看,什么才是“无界”?
郭爱和:河南现在提出让中原更加出彩,出彩其实就是出圈的意思。河南要想被人记住,让世界看见河南,我想我们必须打响我们的文化战略品牌,只有把我们的文化品牌打出去,出圈只是早晚的事情。
一个半小时的文化沙龙,吸引了40余万网友通过顶端新闻客户端、新华网、央视频、微博、视频号等平台观看。三位嘉宾老友云端相见,金句不断,气氛热烈,不少网友点赞“讨论深刻,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性”。
互联网时代是千年未有之大变,网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,改变了我们对职业和人生的看法,我想我们应该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,况且河南文化还是处于“顶端”的水平。所以我们不能辜负这样一个时代,这是我的一点个人考虑。
作为开篇之作,本期沙龙主题定为“无界,让厚重河南更出圈”,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、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,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、特聘教授徐坚,中国陶瓷艺术大师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深度对话,解锁“无界”之名。对话之后,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也受邀以云演讲方式进行了分享。
顶端新闻文化频道倾力打造的“顶端无界”文化沙龙,旨在打破各文化界别的次元壁,邀请不同文化领域的顶端大咖作为嘉宾,围绕某一话题从各自视角和经验展开对话,助推河南文化发展。
◆“顶端无界”文化沙龙
虽然我们说三彩是中国的传统艺术,但对于古人来说,它却是创新。洛阳博物馆展出的唐代三彩,哪一件不是古人当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创新?基于此,我们今天的创新也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。我们今天能不能给未来的博物馆,未来的考古学者提供一些考古的依据,成为未来的传统?这就是我们这代人要做的事情。
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、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
【徐坚: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看河南】
许宏:就我“作家”这个身份来说,我觉得是时代的产物。如果没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我会是一位中规中矩的考古人,是不可能出圈的。我一直有一种感慨,只懂考古,是搞不好考古的。
对于“文化”一词,我认为,文代表了历史和文物,代表了曾经的辉煌。化,就是变化和幻化,必定是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过程,是颠覆性的,是创新的,是前所未有的。
我一直认为,任何学科,如果自我封闭,认为外界的社会跟我无关的话,那么社会完全也认为你是无关的。所以我们越是守着自己的边界,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在社会上就越没有存在感。如果勇于跨界,就很有可能把我们的一亩地变成十亩地,甚至更大。任何文化和艺术,如果不靠人为输血就能活下来,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,如果必须靠输血才能活下来,枯萎一定是它的必然命运。
所以未来河南真正出圈的时候,我特别希望能够在这三个方面能够有更好的表现。
徐坚:许宏和郭爱和两位老师都是破圈、跨界的楷模。在我看来,圈和界本就不是客观形成的,而是人为定义的。比如说,当我们还没有现代学科的时候,其实就没有现代学科的边界,我们越清楚什么是考古,考古的边界就越明显。司马迁曾说,他写史记,就是要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,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就没有断代史这个概念,因此我说,原本无界。
文章来源:《河南社会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shkx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2/771.html